呵笔寻诗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呵笔:吹热气解冻笔;寻诗:寻觅诗句。形容冬日苦吟
出处唐·罗隐《雪》诗:“寒窗呵笔寻诗句,一片飞来纸上销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hē bǐ xún shī
注音ㄏㄜ ㄅ一ˇ ㄒㄨㄣˊ ㄕ
繁体呵筆尋詩
感情呵笔寻诗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;指读书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非同小可(意思解释)
- 改俗迁风(意思解释)
- 书通二酉(意思解释)
- 吉星高照(意思解释)
- 离经辨志(意思解释)
- 多多益善(意思解释)
- 用心良苦(意思解释)
- 角巾素服(意思解释)
- 路无拾遗(意思解释)
- 断香零玉(意思解释)
- 半夜三更(意思解释)
- 皮笑肉不笑(意思解释)
- 牛郎织女(意思解释)
- 湖光山色(意思解释)
- 鲜血淋漓(意思解释)
- 孜孜不倦(意思解释)
- 绵里藏针(意思解释)
- 笑貌声音(意思解释)
- 超然绝俗(意思解释)
- 如出一辙(意思解释)
- 意料之外(意思解释)
- 人尽其才(意思解释)
- 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(意思解释)
- 面授机宜(意思解释)
- 天相吉人(意思解释)
- 饿殍满道(意思解释)
- 骂骂咧咧(意思解释)
- 千里命驾(意思解释)
※ 呵笔寻诗的意思解释、呵笔寻诗是什么意思由诗文谜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束手无策 | 策:办法。就像手被捆住一样;一点办法也没有。 |
自拔来归 | 拔:摆脱,离开。自觉离开恶劣环境,归向光明。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。 |
学以致用 |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。致:使达到;用:实际应用。 |
光前耀后 | 光前:光兴前业。光耀祖先,造福后代。 |
年少无知 | 年纪小,不懂事。 |
孜孜以求 | 不知疲倦地探求(孜孜:勤勉的样子)。 |
头面人物 |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(多含贬义)。 |
临危受命 |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。 |
时易世变 | 时代变迁,世事也不一样。 |
行不顾言 | 顾言:顾及自己所说的话。为人处事不守信用。 |
风俗人情 |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、礼节、习惯等。 |
前脚后脚 | 比喻紧跟着。 |
祖传秘方 | 指祖先遗传下来的秘密配方。 |
文山会海 |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。 |
礼坏乐缺 | 礼:社会道德、行为的规范;乐:教化的规范;缺:残破,废缺。形容社会纲纪紊乱,动荡不安。 |
立地书橱 | 比喻人读书多,学识文博。 |
汗马功劳 | 汗马:战马奔驰出汗。指将士立下战功。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。 |
千家万户 | 众多人家。 |
屡试不爽 | 屡次试验都不错。 |
绿林强盗 | 指山林的强盗。 |
匪夷所思 | 匪;即“非”;不是;夷:通“彝”;法度、常规;引申为寻常的;一般的。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。形容人的思想、言谈、技艺、事情等离奇;超出寻常。 |
心小志大 | 办事小心,抱负远大。 |
麻木不仁 | 不仁:失去感觉能力。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;对刺激没有感觉。形容思想不敏锐;对事物反应迟钝;漠不关心。 |
薪尽火灭 | 薪:柴火。柴草完了,火也就灭了。比喻死亡。 |
忘乎所以 |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;作出不适宜的举动。乎:古汉语虚词;无词汇意义;所以: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。 |
牛衣对泣 | 睡在牛衣里,相对哭泣。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。 |
广开言路 | 尽量创造使人们能充分发表意见的条件。 |
怪模怪样 | 形态奇怪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