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白居易的诗 > 红线毯

红线毯

[唐代]:白居易

红线毯,择茧缲丝清水煮,拣丝练线红蓝染。

染为红线红于蓝,织作披香殿上毯。

披香殿广十丈馀,红线织成可殿铺。

彩丝茸茸香拂拂,线软花虚不胜物。

美人蹋上歌舞来,罗袜绣鞋随步没。

太原毯涩毳缕硬,蜀都褥薄锦花冷,

不如此毯温且柔,年年十月来宣州。

宣城太守加样织,自谓为臣能竭力。

百夫同担进宫中,线厚丝多卷不得。

宣城太守知不知,一丈毯,千两丝。

地不知寒人要暖,少夺人衣作地衣。

红线毯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  红线毯,是南方女子经过采桑养蚕、择茧缫丝、拣丝练线、红蓝花染制等重重工序,日夜勤织而织就的。这费尽了心血和汗水的作品却被铺在宫殿地上当做地毯,松软的质地、幽幽的芳香、美丽的图案无人爱惜欣赏,美人们在上面任意踩踏歌舞,随便踏践。太原出产的毛毯硬涩,四川织的锦花褥又太薄,都不如这种丝毯柔软暖和,于是宣州岁岁上贡线毯。宣州太守为表对上位者的尽心竭力,令织工翻新花样、精织勤献。线毯线厚丝多不好卷送,费就千百劳力担抬入贡。得享高官厚禄的宣州太守怎会想到,织就一丈毯,需费千两丝,多么劳民伤财,不要再夺走人民赖以织衣保暖的丝去织就地毯,地不知冷暖,劳苦人民却靠这生存啊。

注释

缫丝: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。古时的缫丝方法,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,用手抽丝,卷绕于丝筐上。

练:亦作“湅”。把丝麻或布帛煮得柔软洁白。《周礼·天宫·染人》:“凡染,春暴练。”

红于蓝:指染成的丝线,比红蓝花还红。蓝,指红蓝花,箭镞锯齿形蓝色叶,夏开红黄花,可制胭脂和红色颜料。

披香殿:汉朝殿名,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曾在此歌舞,这里泛指宫廷里歌舞的处所。

毳(cuì):指鸟兽的细毛。

加样织:用新花样加工精织。

地衣:即地毯。

红线毯鉴赏

  《红线毯》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《新乐府》诗中的一首。这首诗通过宣州进贡红线毯的事,对宣州太守一类官员讨好皇帝的行为加以讽刺,又着重暴露最高统治者为了自己荒淫享乐,毫不顾惜织工的辛勤劳动而任意浪费人力物力的罪恶。从结尾两句,可以清楚看出浪费那么多的丝和劳力去织地毯,势必导致许多人穿不上衣服。作者在诗中对这种现象进行直接谴责,感情强烈。

白居易简介

唐代·白居易的简介
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...〔 ► 白居易的诗(2585篇)

猜你喜欢

燕堂诗

宋代蔡兹

世情日浇道情深,悔不林泉早脱簪。

一世简编胎后叶,百年香火奉先心。

点绛唇

清代顾信芳

雨过晴窗,参差花影和帘捲。袖罗寒浅。独立闲庭晚。

新雁横空,天写秋云怨。斜阳岸。乱愁千点。落叶西风满。

远色阁二首

郭印

遐观目力穷,莽苍云山碍。

傥知色非色,坐见六合外。

于振洋兄画虎嘱题

清代陈忠平

卧云疑怪石,佔地自然雄。闪烁寒眸射,咆哮白额髼。

满林惊魅影,一爪带悲风。莫许威滥借,翻令笑尔虫。

剑池

宋代徐辅

剑去池空水自寒,游人到此凭栏杆。年来自是销磨尽,只有青山好静看。

食芋

宋代王十朋

我与瓜蔬味最宜,南来喜见大蹲鸱。归与传取东坡法,糁玉为羹且疗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