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刘方平的诗 > 代春怨

代春怨

[唐代]:刘方平

朝日残莺伴妾啼,开帘只见草萋萋。

庭前时有东风入,杨柳千条尽向西。

代春怨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时至暮春,独守空闺,莺啼声稀稀落落,应和着我的阵阵低泣。扯起珠帘,扑面央入满眼芳草。

一阵东风从小院里吹过;千万条柳枝便如同千万缕离情,一条一缕都向西指;那迢迢的西陲啊,正是爱人守戍的地方。

注释

代:犹拟,说作者完全以一个闺妇身份来写这首诗。

残莺:春暮时之莺。春暮则莺稀,故称残莺。

萋萋:形容草生长得茂盛。暗用《楚辞·招隐士》春草、王孙意。意诣征人未归。

尽向西:唐时征战多在西陲。

代春怨创作背景

  此诗是作者隐居时所作。由于隐士生活单调,取材范围狭窄,女性题材给了他探索另一个心灵世界,在故事化的虚构中施展才华的机会,所以他写下这首诗来表达久处深阁的妇女对丈夫的思念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蒋寅著.大历诗人研究(上):中华书局,1995.08,:309

代春怨鉴赏

  这是一首代言体的诗,要“言”的是“春怨”。诗中无一“春”字,但从写景可见;至于“怨”字,则只能从字里行间细加品味,仔细琢磨了。

  “朝日残莺伴妾啼,开帘只见草萋萋。”“朝日”,犹日日,时俗口语;春暮莺稀,故谓“残莺”。“朝日”、“残莺”不仅点出暮春之晨的季节,时间,也使人们的想象自然从今晨的镜头回溯昨夜以至整个春天。阳光八室,晓莺啼愁,又一个恼人的春夜度过了。“残"字流露出她的迟暮之忧,“伴”字更传达出她的孤凄之感。时至暮春,独守空闺,自然怨忧满怀,偏偏几只残莺似乎也察知闺中思妇的孤寂,天天来陪伴着她叫个不停,更令人愁肠百结。愁之无奈,只好拉开窗帘,目之所见,芳草萋萋,碧色天涯。这无边的春色,既能勾起往日“草色青青送马蹄”的回忆,也可以引起草绿有期,征人难待的悲恨。眼前所见,心中所思,景、事相连,更惹动无限伤怀。她只得再次将视线移开。

  “庭前时有东风入,杨柳千条尽向西”。这两句别具匠心。“时有东风入”为“千条尽向西”之因,在东风的吹拂下,杨柳千条向西摇摆,既写出了眼前景又传递出心中情。因为唐时征戍多在西陲,征人所在,妾之所向,“杨柳千条尽向西”,正形象概括了那离魂倩女,玉立亭亭,忧思万缕,终日西望的情景。如此终篇,收到了情深意挚,含而不露,扣人心弦,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。

刘方平简介

唐代·刘方平的简介

刘方平

刘方平(758年前后在世),唐朝河南洛阳人。匈奴族。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,又欲从军 ,均未如意,从此隐居颍水、汝河之滨,终生未仕。与皇甫冉、元德秀、李颀、严武为诗友,为薪颖士赏识。工诗,善画山水。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,尤擅绝句,其诗多写闺情、乡思,思想内容较贫弱,但艺术性较高,善于寓情于景,意蕴无穷。其《月夜》 、《春怨》、《新春》、《秋夜泛舟》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。

...〔 ► 刘方平的诗(26篇)

猜你喜欢

哭尚颖

宋代司马光

操业五常备,艰难六极全。

仲尼难语命,裨灶不知天。

强酒

唐代白居易

若不坐禅销妄想,即须行醉放狂歌。
不然秋月春风夜,争那闲思往事何。

访顾朗生不遇

明代皇甫汸

为访山居胜,门前一水分。宁知牵世网,未果谢人群。

满径翳秋草,虚窗閒白云。非关乘雪兴,了恨未逢君。

夏雨不绝柬张蜀望

明代杨慎

南滇六月朱夏凉,叠叠云岚浮晓光。林花含笑远天静,江草唤愁终日长。

阑风伏雨淹客路,回谷深溪非我乡。城隅隔手不相见,车马经过淋潦妨。

老马

宋代释善珍

营司牵浴柳边池,玉沫垂衔步较迟。

洗见箭瘢如有恨,将军忘却未侯时。

早食铁佛寺

宋代孔武仲

破壁题名满,往还如置邮。

山河万里道,车马片时休。